您的位置 首页 时尚

黄渤以艺术家身份见证设计鬼才Philippe Starck出任慕赫创意总监

内容转载自:每日人物 *浏览此内容前,请确认您已年满18周岁 黄渤,一位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以来被赋予“多重身份”标签的人物,而这一次,我们聚焦的却是他的“艺术家”身份。 随着黄渤的足…

内容转载自:每日人物

*浏览此内容前,请确认您已年满18周岁

黄渤,一位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以来被赋予“多重身份”标签的人物,而这一次,我们聚焦的却是他的“艺术家”身份。

随着黄渤的足迹,我们穿越千里来到了艺术胜地——迈阿密。在这里,我们将与一位设计界传奇的鬼才设计师相会,一同探寻他与黄渤在颠覆、突破与自我重塑方面的旅程。

在狭小的地下室里,火焰腾升,火星四溅,一个中年男性情绪激动地不停地蹲下、站起,挥舞着衣物,发出一阵歇斯底里的咆哮,宛如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

这是黄渤最新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的一幕。在影片中,黄渤扮演的父亲老金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于以往的父亲形象。画面中的他显得偏执而疯狂。在幕后,无论是对角色深层次人性心理的揣摩,还是对高难度表演和体力要求的应对,黄渤都表现出对角色解构和重塑的巨大决心。

在演员这个领域,经验的积累固然至关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形成固定的表演模式,创造力也会随之减弱。然而,黄渤一直在不断打破现有秩序,甚至深入到根须和血肉的层面。在谈到自我重塑和突破时,黄渤表示:“其实我可以用几乎同一套方法演不同的人,时间长了以后,就像一片树叶落在水面慢慢就沉下去了,自省的瞬间和过程是很重要的,把以前已经熟悉的方式方法,已经掌握好的技术技能、打碎,重新再找另外一套语言、另外一套方式这是很重要的。”大胆、不受本色局限、对于变化充满积极期待,或许正是多年来推动黄渤不断超越的内在动力。

不久前,黄渤再次跳出常规工作节奏,以跨界艺术家的身份远赴美国迈阿密,与一位未曾谋面的“老朋友”相遇,这位老朋友便是享誉全球的传奇设计鬼才——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

在中国,或许很少有人熟知Philippe Starck,但他却是当代设计艺术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深远影响的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包括“迪奥小姐”(Miss Dior)椭圆背椅、乔布斯超过1亿欧元的私人游艇,以及2024年巴黎奥运会可分拆的奖牌,无不展示了他大胆前卫的灵感、丰富的人性广怀理念、哲学诗人般的浪漫、超越常规的想象力和纯粹幽默的个性。这使得他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设计史上的独特存在。

早前,黄渤曾参观过“Dior by Stark”的展览,深感惊叹于Philippe Starck近乎疯狂却又天才般的创造力。而这一次,以Philippe Starck的“中国秘友”身份,他应邀参加了Starck出任慕赫单一麦芽威士忌全球创意总监的私密晚宴,黄渤与菲利普·斯塔克两位“故友”最终实现了首次会面。作为全球首批秘友,黄渤深刻了解Philippe Starck与慕赫共创背后的故事,洞悉Philippe Starck在设计过程中的惊人想象力和超越常规的创作理念。

提到Philippe Starck,黄渤毫不掩饰景仰与欣赏:“菲利普·斯塔克的很多作品我都非常喜欢。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创作灵感,能够产生出这么多经典的作品。”

二人宛如一见如故的知己,共同拥有着相似的幽默大胆、纯粹炽热、不竭的创造力。而更为关键的是,他们一直在尝试打破既定秩序和陈规,努力实现自我重塑。对于慕赫官宣晚宴上首次相遇的印象,在“略带幽默的国民演员”黄渤看来,斯塔克表现得非常活跃,仿佛是一个老顽童。而在Philippe Starck身上,黄渤发现了创作者身上的纯真和天才般的创造力,对斯塔克的评价是“被上帝摸过脑袋的人”。

尽管两人来自不同领域,但他们之间却能够感受到精神上的同频共振。不论是黄渤还是菲利普·斯塔克,他们都没有将自己的潜力局限在单一的表达方式中,而是通过不断挑战舒适圈的边界,用心捕捉各种细节,寻找万物中的相通之道。

黄渤深谙艺术的内在本质,无论是表演、雕塑,还是其他形式的创作,都被视为一场自我的重塑之旅。在作为演员这一身份时,他通过对肢体情态的微妙调整,努力塑造角色内在精神的新面貌;而在投身雕塑创作时,通过形态的变化雕琢作品的灵魂。这种突破与自我重塑的精神,如同黄渤在作品《Breaker·激浪》中所表达的那样——试图打破既定的平衡,捕捉那凝固时最具力量感的瞬间,破坏、打破平衡,宛如奔涌的巨浪。对黄渤而言,表演与雕塑的共通之处也在于此:“抛弃掉平时所用的语言动作、心理动作,形体动作,只是瞬间凝固在那一刻,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得到它的精神内核。”

同理而言,对于菲利普·斯塔克重塑不仅仅是拒绝现状的态度,更是在汹涌的潮流中积极行动,是源自创造、再创造的不懈追求,直至完全重塑浪潮。正如设计不仅是在秩序之上建构,更是在秩序之外寻找突破的过程。在大众媒体的眼中,斯塔克是一个狂热的发明家,是设计领域里独具特色的“捣蛋鬼”,他的设计风格很难用一句话或一个特定的词汇概括,就像一个放肆的孩子,所有的奇思妙想都以最大胆、最不受拘束的方式呈现。

从二人的创作历程来看,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共鸣,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在世俗常规之下将幽默视为一种温和的反叛,以一种轻松而平和的方式冲破了束缚,不断进行自我重塑,始终追求无畏于时代的突破。

 

 

 

 

无论是对于黄渤还是Philippe Starck,他们从未满足于单一的身份标签,一直在自我重塑的探索中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Philippe Starck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跨足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他深信“如果只在特定领域搞创作,会限制住自己”。

与拥有两百年历史的慕赫合作,对于Philippe Starck而言,这是他首次涉足威士忌设计领域,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新尝试,也是他突破之旅的延续。或许,选择慕赫的原因只是因为——识风格者,相互吸引。

正如Philippe Starck在设计领域的无畏拓展一样,慕赫(MORTLACH)在两个世纪前就将大胆突破的精神传承下来,二者天然契合——不驯常规、生而无畏。

 

 

1823年,慕赫酒厂成立,不仅是苏格兰斯佩塞达夫镇上第一家合法设立的酒厂,更是60年内“世界威士忌之都”达夫镇上唯一的合法酒厂。慕赫以其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填补了达夫镇合法酒厂的空白,将其名字镌刻在苏格兰威士忌的历史篇章中。

 

 

慕赫酒厂的成立离不开背后的开拓者——考威父子,他们是创立慕赫200年传奇风格的灵魂人物,其在跨领域的创新精神深深打动着Philippe Starck。

 

 

实际上,考威家族父亲乔治·考威(George Cowie),他是一位杰出的工业工程师,对19世纪的英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的儿子,亚历山大·考威(Alexander Cowie)博士,则是一名原本的医生,回到英国后选择融入酒厂经营。凭借科学缜密的思维和理性创想,他创立了复杂的慕赫2.81蒸馏法,被赞誉为“酿酒之道(The Way)”。

 

 

亚历山大的卓越思维超越了历史的常规,他构建的2.81蒸馏系统宛如一场结构与逻辑、突破与创新的精妙艺术。这套系统包括六座尺寸各异的蒸馏器,三个初馏器和三个终馏器相互交互作业,犹如一场复杂而精准的数学计算。这种独创的蒸馏方法对于十九世纪的威士忌酿造工艺而言,是一场开创的突破,早已超越时代的局限。酿酒师们将这一神秘而精湛的酿造法则传承为“制酒之道(The Way)”,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而复杂的酿酒工序所孕育的,是被誉为“达夫镇野兽”的醇厚野性——浓烈强劲的酒体风味不同于斯佩塞产区的花果轻盈风味。即便跨越了两个世纪的时间长河,慕赫封藏秘境的百年醇劲法则仍能呈现出既理性迷人又醇厚强劲的风味表达。正如Philippe Starck对慕赫风格的见解:

 

 

对于慕赫而言,两百年的历史既是传承,亦是崭新开拓的起点。Philippe Starck的加入不仅延续了品牌创始人考威父子两百年前的勇于创新和敢于突破的精神,更象征着慕赫对下一个传奇的期望——在传承两百年历史的同时,未来将以大胆的姿态踏入全新时代,续写威士忌传奇的全新篇章。

欢乐无限,饮酒有度

请理性饮酒DRINKiQ.com

请勿向未成年人分享此内容

感谢慕赫(Mortlach)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